资讯中心 |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› 资讯中心 ›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|
各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、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,市政府各部门、各直属机构,各大企业,各大中专院校: 《宁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》已经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组织实施。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3日 (此件主动公开) 宁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,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、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克服内外部超预期变化,经济运行稳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,稳定保持全省领跑势头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54.6亿元、增长10.7%。其中第一产业386.4亿元、增长3.5%,第二产业2048.6亿元、增长15.1%,第三产业1119.6亿元、增长6.1%,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.9∶57.6∶31.5。宁德历史性跻身中国百强城市,蕉城挺进全国“百强区”、蝉联全省“十优区”,福安蝉联全省“十强县”,霞浦、周宁新晋全省“十佳县”,东侨首次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强。 (一)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。实施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,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大关,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5.8%。新增专利授权5953件,申请PCT国际专利11063项,获得“中国专利优秀奖”3项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家,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3家、知识产权优势(示范)企业21家、新型研发机构2家、企业技术中心5家、科技小巨人企业60家,市级以上众创空间(星创天地)20家。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一期建成投用,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。实施新时代“三都澳人才”强市战略,新引进省高层次人才、省工科青年专业人才、“天湖人才”1729人,认定“能工巧匠”550人。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.6%,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。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,其中锂电新能源、不锈钢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铜材料产值分别达2758亿元、1923亿元、285亿元、266亿元。宁德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,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,完成52家传统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,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103项,建成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11个、小微园19个。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.1%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7家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.4亿元、增长3.6%。新增省级电商直播基地12个,宁德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。新增3A级以上景区4个、省级全域旅游小镇3个、省级金牌旅游村4个、市级金牌旅游村34个,全年接待游客4235.4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363.8亿元。实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,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分别达到100%、100%、93.4%,建成投用漳湾临港物流仓储、宁德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,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847万吨。拓展“两业融合”场景应用,全国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、全省首座电动重卡换电站建成投用。宁德首次上榜全国数字城市百强。宁德时代5G+智慧工厂入选世界5G大会“十大应用案例”,海域立体覆盖5G站点入选数字峰会“十大硬核科技”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.7%。实施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,“8+1”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2150亿元。创新开展“我在宁德有亩田”活动,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资保供补助,建成高标准农田13.45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134.98万亩、总产量48.1万吨。新增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、农业产业强镇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,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、“三品一标”认证产品157个、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24个。坦洋功夫、福鼎白茶代表“中国茶”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。启动“国鱼计划”,成功举办中国大黄鱼文化节,霞浦获评“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”。福鼎、古田、霞浦上榜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。 (二)项目推进取得新成效。以实施“双百”项目、献礼“二十大”活动为总抓手,开展深化“三比三赛”专项行动,“双百”开竣工任务超额完成,255个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9亿元、超年度计划7.8个百分点,重点项目开工85个、竣工83个。实施筹融资专项行动,解决项目融资需求558亿元,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133.4亿元。创新项目前期“3+N”工作机制,谋划民生与基础设施项目244个、总投资934亿元。实施主导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,超额完成千亿招商任务。 (三)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。改革攻坚多点突破,深化践行“四下基层”、海上社区治理等32项改革典型在全国全省推广。高质量完成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,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,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76.3亿元、增长29.8%,贷款余额3414.5亿元、增长23.7%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,新组建市旅发集团。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,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0%以上。深化财政零基预算、绩效管理等改革,周宁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全国第一。 实施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,全力打响“宁德服务”品牌,14项创新举措全省推广,5项全国推广。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建设、市县“多规合一”平台整合,102个自建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汇聚共享,汇聚数据20.8亿条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跨省通办”130项,“一网通办”比例达90.2%,“一趟不用跑”比例达90%。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大厅“局长服务日”机制,解决群众企业办事堵点问题900多个。实施“走千企访万户促发展”活动,出台助企纾困“44条”、稳经济“51条”等系列政策,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5亿元,发放纾困贷款41亿元,新增市场主体8.23万户。 开放合作步伐加大,进出口增长42.5%,总值达1292.8亿元、晋位全省第四,其中出口增长65.7%。实际利用外资3.5亿元、增长147.5%。漳湾作业区正式对外开放,霞浦三沙-福州江阴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。开展宁台文化、青年交流活动70多场,新增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基地3个、乡建乡创合作项目9个。成功举办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第23次市长联席会议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暨福州都市圈(宁德)联席会议。 (四)城乡建设展示新面貌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、新区拓展、生态连绵、交通通达、安全韧性五大工程,实施“十个十”城市民生项目148个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804个,改造老旧小区38个、5063户,新增口袋公园44个、郊野公园2.5平方公里、公园绿地1755亩、福道145公里、无障碍设施58处、停车泊位2357个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市总规划师制度,完成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东湖片区、锂电小镇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方案。实施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,建成江门路、锦屏路一期等重点片区周边道路8条,开通定制高速客运班线、定制公交线路19条,主干道路口通行能力、干道通行速度分别提升10%、15%以上。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,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28个,整治裸房2万栋,改造危房157户,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镇域乡镇19个、行政村754个,新改建农村公路353公里、乡镇污水管网106.7公里,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%。周宁抽蓄电站全面投产发电。实施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,启动中心城区湖库连通工程,新改建供水管网573公里,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10个。新改建国省道57.2公里,建成投产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12个。建成5G基站2888个,实现乡镇、沿海行政村全覆盖。古田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,周宁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。 (五)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。扎实推进中央、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41个,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。加强大气环境监测、执法、管理“三联动”,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.8%。除治互花米草7.4万亩,重点流域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均达100%。排查整治入海排污口390个,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经验全国推广。治理水土流失30.2万亩、植树造林19.7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69.98%。实施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,出台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方案,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家、绿色园区2个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。行政村“绿盈乡村”达标比例84.5%。古田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寿宁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,周宁获评“中国天然氧吧”。 (六)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。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.3%、8.6%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口径增长15.2%和16.4%。财政民生支出297.2亿元、增长10.6%,占财政支出的77.8%。创建无忧就业城市,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,新增城镇就业3.98万人,解决企业用工5.5万人,开展技能培训7.3万人次,新增技能人才1.7万人,职教园一期主体封顶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0万人,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4.68个百分点。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1791套。 实施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,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40个、中小学学位1.8万个,新增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31所,福安一中、霞浦一中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,宁德师范学院入选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B类名单。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专项行动,新建成医疗床位1355张,福安市人民医院、霞浦县医院新院正式启用。新增养老床位1982张、托育托位2156个。建成互助孝老食堂201个,日均服务空巢留守老年人1.2万人。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个。 《摆脱贫困》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隆重召开,新增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3个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183场次、全民健身活动300场次。实施社会治理创新项目31个,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,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、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,开展涉海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。启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。扎实开展“八五”普法。实施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5%、35%。 总体上看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好态势,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目标任务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传统产业增长低迷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、项目用地用海等要素制约大、民生领域短板多等问题,需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,努力加以解决。 二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,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突出做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,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在此基础上,全力以赴做好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期评估,全面梳理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,确保“十四五”规划顺利实施。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5%;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.2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.5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;进出口总值增长14%;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%;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.5%;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。 为完成以上目标,2023年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: (一)以铸链强链为基础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.完善科技创新体系。深化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,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%以上,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高到50%以上。坚持“一业一平台”,力争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、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家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。争取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纳入能源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,加快建设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,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。支持东侨、柘荣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。充分发挥“知创宁德”作用,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,新增知识产权优势(示范)企业15家。 2.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推动龙头企业扩能扩产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力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500亿元,其中锂电新能源、不锈钢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铜材料产值分别达3600亿元、2300亿元、300亿元、300亿元。重点推进福鼎时代、蕉城时代、青拓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、青拓1780mm热连轧、宏旺130万吨冷轧、青拓矿卡一期、嘉元铜箔、福浦铜铝等项目投产达产,锂电智能制造产业园和28个配套项目加快建设,力促中铜技改扩能等项目启动。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,推动电机电器、船舶修造、汽摩配件、食品加工、合成革、铸造、锆镁新材料、生物与新医药、按摩器等行业企业智改数转,培育试点示范项目5个,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50个以上。 3.加快服务业优化升级。开展“现代服务业突破年”活动,培育壮大总部经济、平台经济和金融、文创、信息、中介等服务业。深化东侨国家“两业融合”试点区域建设,积极探索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,支持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。继续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,加快建设临港产业综合物流园、水陆联运中心二期等项目,建成投用喜百年物流仓储中心。支持发展电子商务、直播经济,争创省级电商直播基地10个以上,每个县(市、区)培育打造2—3家电商产业园。积极开展“全闽乐购”促消费活动,大力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,提振餐饮、住宿、文旅等消费,拓展新能源汽车、住房改善、养老健康等消费新空间,发展夜间经济、首店经济、共享经济等消费业态,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、社区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、特色商业街、美食街、休闲街等。 4.培优壮大“四大经济”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,围绕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和智慧社会、数字治理等,谋划实施一批赋能平台、智慧平台,加快构建数字生态创新体系。持续实施“国鱼计划”,探索“公司+渔户”等多种模式推进深远海养殖装备试点,统筹推进海上养殖、海漂垃圾、滨海湿地修复等综合治理,大力发展临海工业、海工装备、海洋能源、海洋渔业、滨海旅游等重点产业。扎实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,持续实施绿色制造、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18项重点工程,加快推进国电投时代储能、时代星云等项目落地,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,加快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城市。实施旅游提升“十百千”工程,加快国道228线滨海风景道等项目建设,推动福鼎牛郎岗、古田翠屏湖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,全面建成百个金牌旅游村,办好第十二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。 (二)以项目攻坚为引擎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1.强化重大项目推进。深入开展“三比三赛”活动,围绕策划生成、争取列规、开工建设、清障提速、竣工投用“5大环节”,深化项目前期“3+N”工作机制和筹融资专项行动,定期会商项目预选址、报批路径、筹融资等信息,集中精力破解用地、用海、用林及安征迁等要素制约,重点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,尽早推动已批未填项目填海,及时跟踪做好宁德时代、华能霞浦核电等项目用海报批工作。力争全年新谋划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1000亿元以上,实施省市在建重点项目280个、完成投资730亿元以上,力争重大项目开工100个以上、竣工100个以上。 2.强化固投基础支撑。深挖四大主导产业投资潜力,加快推进宁德时代工程中心三期、时代一汽20GWH生产线、邦普新材料、青美正极材料、厦钨三期、国泰华荣三期、福鼎凯欣二期、周宁和柘荣不锈钢深加工园区二期等“重中之重”工业项目。开展“重大基础设施攻坚年”活动,力促启动宁德核电5#6#机组,力争开工建设甬莞高速沙埕互通及连接线、京台高速宁德段扩容工程,扎实推进宁古高速、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及国道228、104、235、237和省道207等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建设,加快漳湾铁路专用线、沈海高速宁德段扩容、华能霞浦核电、古田溪一级抽蓄电站等项目前期。深化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,攻坚推进湖库连通等引调水工程,开工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,建成市第三水厂10扩20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5个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重点抓好建发连城公馆、民发天著、武夷天璟、东侨广场、天行时代、锂电小镇客厅、云鼎时代广场等年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。 3.强化招商质量效益。坚持千亿产业招商计划,持续开展主导产业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,推进“十大服务业项目”招商。健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,实施“宁商回归”工程,探索基金招商、第三方招商、园区运营商招商等模式,切实提高签约合同履约率、资金到位率、投产达产率。筹备对接好民企洽谈会、央企对接会、海创会、9·8投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。开展“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年”活动,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,加快完善仓储物流、商务办公、污水处理、生活配套等园区基础配套,确保项目即来即落。 (三)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1.全面优化营商环境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,打响“宁德服务”城市品牌。持续深化“局长服务日”机制,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和工程审批管理、电子证照等5个平台投用,建立公共数据常态化汇聚共享应用机制。丰富法人和个人“全生命周期”服务,拓展更多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事项。建立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,发挥工商联、行业协会等作用,定期邀请民营企业恳谈,参与政策制定。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,持续推动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。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红利,全面规范涉企收费,加大信用贷、首贷、无还本续贷等信贷支持,合理降低企业社会保险、用工、用地、物流等要素成本,持续推动企业降本减负。 2.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积极争创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,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供应链金融、绿色金融等业务,加大对制造业、普惠小微及“三农”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,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5%、涉农贷款增长15%以上。推进国资国企“优结构促发展”综合改革,支持市属国企参与主导产业、“四大经济”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、园区运营。持续推动“三医联动”改革,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,推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实现DRG付费全覆盖。持续开展集体经济“提质强村”三年行动,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、集体林权、海域使用权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拓展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建设。 3.深化对外开放合作。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和港口连片开发,加快漳湾、城澳、坪岗等作业区8个泊位建设,深化杨岐作业区对外开放前期。高标准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,力争宁德保税物流中心(B型)获批,培育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、海外仓等新业态。支持中印尼宁德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申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。支持企业组团“海外抢单”,力争全年出口增长18%以上。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,策划有色金属、再生能源、农海产品等线上线下交易平台。持续深化闽东北、闽浙赣皖协同发展,携手打造“电动闽东北”协作示范区。力促温福高铁、城际铁路尽快开工,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。深化对台交流,吸引更多台湾团队来宁参与乡建乡创合作。办好世界储能装备大会、海峡论坛·陈靖姑文化节,争取承办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优势农业领域国际国内行业年会、高峰论坛活动。 (四)以服务“三农”为根本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.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坚持“四个不摘”,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,巩固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成果,加大对老区基点行政村、少数民族村和边远村庄的政策、资金、项目支持力度。实施海岛振兴计划,建设一批入岛码头、环岛公路、供水水库、风光充储微电网和数字便民服务平台,因地制宜发展海岛渔业、海岛旅游。强化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,推动脱贫人口等群体就近就地就业。实施“雨露计划+”就业促进行动,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、一体式帮扶。继续用好“渔排养殖抵押贷”“菌菇贷”“白茶贷”“葡萄贷”等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产品。 2.发展农业特色产业。深化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,实施“八个一”工程,推动农业大市加快向农业强市迈进。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,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0家,新增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40个。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加强“0593宁德号”等品牌运维,推动优势农业一二三产融合、全链条升级,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、“两品一标”26个。实施农村电商、乡村工匠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,支持发展乡村民宿、农耕体验等乡村小微产业,推动建设一批茶叶、水产品、水果、蔬菜、花卉等小微园。推行“跨村联建、产业联创”,力争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个、示范村75个。 3.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坚决执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“五不准”政策,严格执行耕地“占补平衡”,深化“我在宁德有亩田”活动,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,粮播面积稳定在134.9万亩以上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支持开展地方特色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研究,加快市农业种质资源库和水产、蔬菜等种业基地建设。加快中央储备粮宁德直属库、福鼎市粮食应急储备库等项目前期,完成省下达新增地方政府粮食储备规模1.5万吨。拓宽“引粮入宁”渠道,支持粮油加工、流通企业发展,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。 (五)以统筹协调为方向,提升城乡综合品质 1.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。完成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和连城路北段、金蛇山、井濂等片区控规编制。重点打造东湖片区、锂电小镇片区,推进三都澳新区、连城路周边、北部新城、金塔组团、东侨路周边、东侨塔南、疏港路周边、学院路北侧、官井村周边、东楼游澳、横屿、飞鸾、林特路、大山岗、楼岗山、后湾、上下兰、洋贵塘、金垂、门下、井上等区域成片开发。深化绕城高速路线研究,开展过境高速落地互通与市政道路、城区路网衔接前期,开工建设车里湾互通。深化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,重点推动连城路、林特路等城市道路建设,打通惠风路、天山路三期等断头路,提升改造福宁路等重点路段,新增一批定制公交班线,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00个以上。 2.高质量提升城市风貌。开展“城市品质提升年”活动,有序实施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城市品质提升工作,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和老城、靠山、临水街道主题特色改造,重点加快金溪琼堂、福洋、蕉城组团等片区城市更新。推进环东湖和赤鉴湖片区景观提升、进城通道风貌整治、郊野公园建设和大门山公园设计。继续实施“十个十”城市民生项目,系统打造一批城市客厅、口袋公园、立体绿化、遮阳避雨设施,新建一批城市慢行系统、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、智慧气象服务、充电桩等市政设施,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环卫综合处置项目。实施中心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,扩建贵岐山、东区污水处理厂,新改建雨污管网100公里,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。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支持开展县城品质提升行动,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。 3.高标准改善农村环境。瞄准“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”的目标,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,确保标准版、提升版村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0%、30%以上,新创建“五个美丽”示范点8000个。强化农房风貌管控,完成裸房整治1.15万户。巩固“厕所革命”成果,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覆盖率达40%以上。新建乡镇生活污水管网194公里,推动福安、柘荣、寿宁以县域为单位的乡镇生活污水市场化。继续推进县道“四晋三”、县乡道“单改双”、20户及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,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290公里。完善乡村电网、通信等基础设施,建成5G基站1500个,推进220千伏铁基湾、110千伏金马、110千伏南埕(雷东)等14个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,加快220千伏双岳、110千伏霍童等30个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。 (六)以绿色发展为理念,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1.推进绿色循环发展。推进资源高效再利用研发和推广应用,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0个以上,创建绿色制造项目3个以上,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理系统,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管理。实施三都澳绿色湾区行动,深化“电动宁德”建设,加快公务执法船、旅游观光船、陆岛交通船、渔业辅助船的更新替换,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。加快推动“储能+”、新能源汽车、电动船舶、电动重卡等新场景应用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,倡导推广绿色出行、绿色居住、绿色消费,支持东侨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。 2.积极防治环境污染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,抓实中央、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。推进工业窑炉治理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,强化PM2.5、臭氧、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调治理,重点做好夏秋季臭氧联防联控和冬春季北霾南下大气综合防控工作。着力构建“大水务”综合治理体系,严格落实“河湖长制”,统筹水源保护、供水建设、生态补水、污水治理和入海口整治,加快建设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。健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体系,推广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经验,优化提升固体废物、危险废物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%以上。 3.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积极落实“双碳”战略,打造践行“三库+碳库”生态理念示范区。全面落实“林长制”,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,完成植树造林13.5万亩、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,全面完成互花米草清除。加快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,支持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、全国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创新基地,推进低碳村庄试点创建。实施“蓝碳”“绿碳”增汇工程,畅通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换通道。 (七)以补齐短板为突破,更好保障改善民生 1.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实施就业帮扶行动,以更大力度保障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,抓好退役军人、农民工、因疫失业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,拓宽城乡居民“四个增收”渠道,加大“五大群体”增收支持力度。深化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,实施新时代“三都澳人才”强市战略,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.1万人次以上,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实施“宁德工匠”培养工程,支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开工建设宁德开放大学职业技能实训基地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扩大社保、医保覆盖面,全面落实社会救助、残疾人补贴、大病保险、职工医疗互助等托底政策。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发放低收入租赁住房补贴,开工建设蕉城、东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,加快建设2286套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续建项目。 2.加强优质公共资源供给。深化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,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55个,新增学位1.5万个。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2所、省一级达标高中2所、乡村温馨校园30所。支持宁德师范学院争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,推进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。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专项行动,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45个,加快市医院三期、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建设,新建医疗床位800张以上。落实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防控措施,做好抗原检测结果处置,加强救治药品储备,全力满足群众正常用药需求;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,确保老年人“应种尽种”;加快定点医院、亚定点医院、重症救治能力和发热门诊(诊室)建设,新增亚定点医院床位1200张。完善“一老一小”服务体系,持续推进农村养老机构、“孝老消防”扩面建设,新建互助孝老食堂140个;落实“三孩”生育政策,启动市儿童福利院建设,新增普惠性托位900个以上。精心策划“博物馆之城”,实施一批主题性博物馆和文化地标项目,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新建一批群众家门口运动空间。 3.维护社会安定稳定。深化“平安宁德”建设,推进公安工作固基培根、守正创新,建设以“情指行”一体化为重点的“数字公安”、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重点的“法治公安”和以派出所“两队一室”改革为重点的基层基础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扎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。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。深化“法治宁德”建设,持续推进“八五”普法。探索建立信访稳定风险防控机制,持续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,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。扎实保障能源安全,健全气源采购和销售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,优先保障民生用气需求。常态化发布民生商品价格信息,严格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,适时启动平价商店,确保民生重要商品保供稳价。深化双拥共建,统筹抓好国防动员、基层治理、网络安全、退役军人服务、质量强市、综治安全、食品药品安全、消防安全等重点专项工作,保持社会安定稳定。 附件:宁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|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-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