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窥蠡测的意思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见识短浅用两个字怎么说 管窥蠡测的意思

管窥蠡测的意思

2024-06-03 06:4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【释义】

蠡,用瓠瓜做成的水瓢。“管窥蠡测”是指透过管子看天,用水瓢测量海水。比喻见识浅陋狭窄。语本《汉书・卷六五・东方朔传》。△“管中窥豹”、“以管窥天”。

【典源】《汉书・卷六五・东方朔传》

今世之处士,魁然无徒,廓然独居,上观许由,下察接舆,计同范蠡,忠合子胥,天下和平,与义相扶,寡耦少徒,固其宜也,子何疑于我哉?若夫[1]之用[2],[3]之任[4],[5]之下[6],说行如流,曲从如环,所欲必得,功若丘山,海内定,国家安,是遇其时也,子又何怪之邪?语曰“[7],[8],[9]”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!

注解

[1]燕:周代姬姓诸侯国,故址在今河北、辽宁及韩国北部。为战国七雄之一,后为秦所灭。

[2]乐毅:战国时燕国名将,昭王时拜为上将军,率领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兵伐齐,下齐七十余城,封昌国君。昭王死,惠王使骑劫代其职位,毅奔赵,封为望诸君,后卒于赵。

[3]秦: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,约今甘肃省天水县。庄公时徙居大丘,孝公时定都咸阳,得商鞅变法图强,积极东侵。惠王时重用张仪,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。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。秦王政二十六年(公元前二二一年)统一天下,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。

[4]李斯:?∼公元前208,字通古,楚国上蔡人。从荀子学帝王之术,后受秦始皇重用,入秦为相。秦统一天下后,主张废封建,定郡县,行禁书令,统一文字。后为赵高所害,腰斩于咸阳市。

[5]郦食其:号广野君,生卒年不详。陈留高阳人,秦末辩士。曾谒刘邦,说陈留,又说齐,下七十余城。及韩信袭齐,齐以为受骗,遂烹食其。食其,音yì jī

[6]齐: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,位于今山东省一带。传至战国时,被权臣田氏篡夺。后为秦国所灭。

[7]以筦闚天:透过管子看天。筦,音guǎn,同“管”。闚,同“窥”。

[8]以蠡测海:用水瓢测量海。蠡,音,用瓠瓜做成的水瓢。

[9]以莛撞钟:用草茎去敲钟。莛,音tíng,草茎。

【典故】

汉武帝时,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年轻人。为人诙谐幽默,性格豪迈,对事直言不讳,武帝非常喜欢他。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,认为读圣贤书,应被重用而对国家有所贡献。于是上书皇帝,陈述自己对国家政事的意见,但却没有受到重视,因而写下〈答客难〉。文中假设客人问他,既然自己博学又机智,为何不能像战国时代的苏秦、张仪有那样崇高的地位?他回答时代不同了,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战国时代各国竞争激烈,读书人可凭本事施展抱负。但现在汉朝统一天下,有固定的人事体系,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。更何况自己是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”,意思是说自己眼界狭小,见识短浅,能力纤弱,哪有资格表达意见呢?东方朔以反话的方式,抒发自己的不平与无奈。后来“管窥蠡测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见识浅陋狭窄。

【书证】01.明・张纶《林泉随笔》:“一耳目之管窥蠡测,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?”02.明・李昌祺《剪灯余话・卷三・幔亭遇仙录》:“而诸儒以管窥蠡测,拘拘然指一字为褒贬,岂圣人之心乎?”03.《四游记・东游记・第一回》:“又思自用师心,终非实际;管窥蠡测,终乏大观。”04.《红楼梦》第三六回:“宝玉一进来,就和袭人长叹,说道:『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,怪道老爷说我是「管窥蠡测”。』」05.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四:“凡人全集,各有精神,必通观之,方可定去取;倘捃摭一二,并非其人应选之诗,管窥蠡测,一病也。”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见识浅陋狭窄。

类别用在“见识浅陋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①评论作品最忌片面,因为易陷于管窥蠡测之嫌。

②我对这事果然了解得不透澈,难怪你会说我是管窥蠡测。

③天文学博大精深,若只用星相来解释,难免管窥蠡测之憾。

④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,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,何足采信!

⑤探讨问题要广搜资料,多请教专家,才能免于管窥蠡测之讥。

⑥现在的判断只是管窥蠡测,要想掌握整个案情,还得深入的调查才行。

⑦宇宙无限,人生有限,若要以有限见识无限,也只是管窥蠡测,耗精费神而已。

⑧一个人若只在乎身边的环境,难免会管窥蠡测地看事情,最后让自己与时代脱节。

⑨师父若不露上两手,终是开不了这些管窥蠡测之徒的眼界,难以叫他们知道何谓真本事。

⑩人所以会有偏见,常常是因著固执,管窥蠡测,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,就是人生的真相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